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解答本文疑问/技术咨询/运营咨询/技术建议/互联网交流
目前存储海量数据的技术主要包括NoSQL、分布式文件系统、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。随着互联网行业不断的发展,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多,并且这些数据的特点是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,数据很可能是不精确的,易变的。这样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就无法发挥它的优势。因此,目前互联网行业偏向于使用NoSQL和分布式文件系统来存储海量数据。
让客户满意是我们工作的目标,不断超越客户的期望值来自于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热爱。我们立志把好的技术通过有效、简单的方式提供给客户,将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客户在信息化领域值得信任、有价值的长期合作伙伴,公司提供的服务项目有:主机域名、网络空间、营销软件、网站建设、召陵网站维护、网站推广。
下面介绍下常用的NoSQL和分布式文件系统。
NoSQL
互联网行业常用的NoSQL有:HBase、MongoDB、Couchbase、LevelDB。
HBase是Apache Hadoop的子项目,理论依据为Google论文 Bigtable: A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for Structured Data开发的。HBase适合存储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。HBase的数据模型是稀疏的、分布式的、持久稳固的多维map。HBase也有行和列的概念,这是与RDBMS相同的地方,但却又不同。HBase底层采用HDFS作为文件系统,具有高可靠性、高性能。
MongoDB是一种支持高性能数据存储的开源文档型数据库。支持嵌入式数据模型以减少对数据库系统的I/O、利用索引实现快速查询,并且嵌入式文档和集合也支持索引,它复制能力被称作复制集(replica set),提供了自动的故障迁移和数据冗余。MongoDB的分片策略将数据分布在服务器集群上。
Couchbase这种NoSQL有三个重要的组件:Couchbase服务器、Couchbase Gateway、Couchbase Lite。Couchbase服务器,支持横向扩展,面向文档的数据库,支持键值操作,类似于SQL查询和内置的全文搜索;Couchbase Gateway提供了用于RESTful和流式访问数据的应用层API。Couchbase Lite是一款面向移动设备和“边缘”系统的嵌入式数据库。Couchbase支持千万级海量数据存储
分布式文件系统
如果针对单个大文件,譬如超过100MB的文件,使用NoSQL存储就不适当了。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的优势在于,分布式文件系统隔离底层数据存储和分布的细节,展示给用户的是一个统一的逻辑视图。常用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有Google File System、HDFS、MooseFS、Ceph、GlusterFS、Lustre等。
相比过去打电话、发短信、用彩铃的“老三样”,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刷微博、看视频、微信聊天、浏览网页、地图导航、网上购物、外卖订餐等,这些业务的海量数据都构建在大规模网络云资源池之上。当14亿中国人把衣食住行搬上移动互联网的同时,也给网络云资源池带来巨大业务挑战。
首先,用户需求动态变化,传统业务流量主要是端到端模式,较为稳定;而互联网流量易受热点内容牵引,数据流量流向复杂和规模多变:比如双十一购物狂潮,电商平台订单创建峰值达到58.3万笔,要求通信网络提供高并发支持;又如优酷春节期间有超过23亿人次上网刷剧、抖音拜年短视频增长超10倍,需要通信网络能够灵活扩充带宽。面对用户动态多变的需求,通信网络需要具备快速洞察和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,提供高效、弹性、智能的数据服务。
“随着通信网络管道十倍百倍加粗、节点数从千万级逐渐跃升至百亿千亿级,如何‘接得住、存得下’海量数据,成为网络云资源池建设面临的巨大考验”,李辉表示。一直以来,作为新数据存储首倡者和引领者,浪潮存储携手通信行业用户,不断 探索 提速通信网络云基础设施的各种姿势。
早在2018年,浪潮存储就参与了通信行业基础设施建设,四年内累计交付约5000套存储产品,涵盖全闪存储、高端存储、分布式存储等明星产品。其中在网络云建设中,浪潮存储已连续两年两次中标全球最大的NFV网络云项目,其中在网络云二期建设中,浪潮存储提供数千节点,为上层网元、应用提供高效数据服务。在最新的NFV三期项目中,浪潮存储也已中标。
能够与通信用户在网络云建设中多次握手,背后是浪潮存储的持续技术投入与创新。浪潮存储6年内投入超30亿研发经费,开发了业界首个“多合一”极简架构的浪潮并行融合存储系统。此存储系统能够统筹管理数千个节点,实现性能、容量线性扩展;同时基于浪潮iTurbo智能加速引擎的智能IO均衡、智能资源调度、智能元数据管理等功能,与自研NVMe SSD闪存盘进行系统级别联调优化,让百万级IO均衡落盘且路径更短,将存储系统性能发挥到极致。
“为了确保全球最大规模的网络云正常上线运行,我们联合用户对存储集群展开了长达数月的魔鬼测试”,浪潮存储工程师表示。网络云的IO以虚拟机数据和上层应用数据为主,浪潮按照每个存储集群支持15000台虚机进行配置,分别对单卷随机读写、顺序写、混合读写以及全系统随机读写的IO、带宽、时延等指标进行了360无死角测试,达到了通信用户提出的单卷、系统性能不低于4万和12万IOPS、时延小于3ms的要求,产品成熟度得到了验证。
以通信行业为例,2020年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656亿GB,相当于中国14亿人每人消耗118GB数据;其中春节期间,移动互联网更是创下7天消耗36亿GB数据流量的记录,还“捎带”打了548亿分钟电话、发送212亿条短信……海量实时数据洪流,在网络云资源池(NFV)支撑下收放自如,其中分布式存储平台发挥了作用。如此样板工程,其巨大示范及拉动作用不言而喻。
Hadoop
文件系统:文件系统是用来存储和管理文件,并且提供文件的查询、增加、删除等操作。
直观上的体验:在shell窗口输入 ls 命令,就可以看到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夹、文件。
文件存储在哪里?硬盘
一台只有250G硬盘的电脑,如果需要存储500G的文件可以怎么办?先将电脑硬盘扩容至少250G,再将文件分割成多块,放到多块硬盘上储存。
通过 hdfs dfs -ls 命令可以查看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文件,就像本地的ls命令一样。
HDFS在客户端上提供了查询、新增和删除的指令,可以实现将分布在多台机器上的文件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。
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,一个大文件会被切分成块,分别存储到几台机器上。结合上文中提到的那个存储500G大文件的那个例子,这500G的文件会按照一定的大小被切分成若干块,然后分别存储在若干台机器上,然后提供统一的操作接口。
看到这里,不少人可能会觉得,分布式文件系统不过如此,很简单嘛。事实真的是这样的么?
潜在问题
假如我有一个1000台机器组成的分布式系统,一台机器每天出现故障的概率是0.1%,那么整个系统每天出现故障的概率是多大呢?答案是(1-0.1%)^1000=63%,因此需要提供一个容错机制来保证发生差错时文件依然可以读出,这里暂时先不展开介绍。
如果要存储PB级或者EB级的数据,成千上万台机器组成的集群是很常见的,所以说分布式系统比单机系统要复杂得多呀。
这是一张HDFS的架构简图:
client通过nameNode了解数据在哪些DataNode上,从而发起查询。此外,不仅是查询文件,写入文件的时候也是先去请教NameNode,看看应该往哪个DateNode中去写。
为了某一份数据只写入到一个Datanode中,而这个Datanode因为某些原因出错无法读取的问题,需要通过冗余备份的方式来进行容错处理。因此,HDFS在写入一个数据块的时候,不会仅仅写入一个DataNode,而是会写入到多个DataNode中,这样,如果其中一个DataNode坏了,还可以从其余的DataNode中拿到数据,保证了数据不丢失。
实际上,每个数据块在HDFS上都会保存多份,保存在不同的DataNode上。这种是牺牲一定存储空间换取可靠性的做法。
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完整的文件写入的流程:
大文件要写入HDFS,client端根据配置将大文件分成固定大小的块,然后再上传到HDFS。
读取文件的流程:
1、client询问NameNode,我要读取某个路径下的文件,麻烦告诉我这个文件都在哪些DataNode上?
2、NameNode回复client,这个路径下的文件被切成了3块,分别在DataNode1、DataNode3和DataNode4上
3、client去找DataNode1、DataNode3和DataNode4,拿到3个文件块,通过stream读取并且整合起来
文件写入的流程:
1、client先将文件分块,然后询问NameNode,我要写入一个文件到某个路径下,文件有3块,应该怎么写?
2、NameNode回复client,可以分别写到DataNode1、DataNode2、DataNode3、DataNode4上,记住,每个块重复写3份,总共是9份
3、client找到DataNode1、DataNode2、DataNode3、DataNode4,把数据写到他们上面
出于容错的考虑,每个数据块有3个备份,但是3个备份快都直接由client端直接写入势必会带来client端过重的写入压力,这个点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?回忆一下mysql主备之间是通过binlog文件进行同步的,HDFS当然也可以借鉴这个思想,数据其实只需要写入到一个datanode上,然后由datanode之间相互进行备份同步,减少了client端的写入压力,那么至于是一个datanode写入成功即成功,还是需要所有的参与备份的datanode返回写入成功才算成功,是可靠性配置的策略,当然这个设置会影响到数据写入的吞吐率,我们可以看到可靠性和效率永远是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”的。
潜在问题
NameNode确实会回放editlog,但是不是每次都从头回放,它会先加载一个fsimage,这个文件是之前某一个时刻整个NameNode的文件元数据的内存快照,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回放editlog,完成后,会清空editlog,再把当前文件元数据的内存状态写入fsimage,方便下一次加载。
这样,全量回放就变成了增量回放,但是如果NameNode长时间未重启过,editlog依然会比较大,恢复的时间依然比较长,这个问题怎么解呢?
SecondNameNode是一个NameNode内的定时任务线程,它会定期地将editlog写入fsimage,然后情况原来的editlog,从而保证editlog的文件大小维持在一定大小。
NameNode挂了, SecondNameNode并不能替代NameNode,所以如果集群中只有一个NameNode,它挂了,整个系统就挂了。hadoop2.x之前,整个集群只能有一个NameNode,是有可能发生单点故障的,所以hadoop1.x有本身的不稳定性。但是hadoop2.x之后,我们可以在集群中配置多个NameNode,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,但是配置多个NameNode,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更多了,系统就更加复杂了。
俗话说“一山不容二虎”,两个NameNode只能有一个是活跃状态active,另一个是备份状态standby,我们看一下两个NameNode的架构图。
两个NameNode通过JournalNode实现同步editlog,保持状态一致可以相互替换。
因为active的NameNode挂了之后,standby的NameNode要马上接替它,所以它们的数据要时刻保持一致,在写入数据的时候,两个NameNode内存中都要记录数据的元信息,并保持一致。这个JournalNode就是用来在两个NameNode中同步数据的,并且standby NameNode实现了SecondNameNode的功能。
进行数据同步操作的过程如下:
active NameNode有操作之后,它的editlog会被记录到JournalNode中,standby NameNode会从JournalNode中读取到变化并进行同步,同时standby NameNode会监听记录的变化。这样做的话就是实时同步了,并且standby NameNode就实现了SecondNameNode的功能。
优点:
缺点:
超大的数据用NoSQL数据库存储。
它可以支持超大规模数据存储,灵活的数据模型可以很好地支持Web2.0应用。具有强大的横向扩展能力等。
而且,云数据库具有高可扩展性、高可用性、采用多租形式和支持资源有效分发等特点。
云数据库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发展的一种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,是部署和虚拟化在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库。
什么是NoSQL数据库?从名称“非SQL”或“非关系型”衍生而来,这些数据库不使用类似SQL的查询语言,通常称为结构化存储。这些数据库自1960年就已经存在,但是直到现在一些大公司(例如Google和Facebook)开始使用它们时,这些数据库才流行起来。该数据库最明显的优势是摆脱了一组固定的列、连接和类似SQL的查询语言的限制。有时,NoSQL这个名称也可能表示“不仅仅SQL”,来确保它们可能支持SQL。 NoSQL数据库使用诸如键值、宽列、图形或文档之类的数据结构,并且可以如JSON之类的不同格式存储。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解答本文疑问/技术咨询/运营咨询/技术建议/互联网交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