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有云的这五大定律看看谁能跑得更远?-成都快上网建站

公有云的这五大定律看看谁能跑得更远?

印象中,几年前公有云刚冒出来的时候,大众对这一新概念摸不着头脑,于是专业的吃瓜群众专门做了一份公有云的大众版“定义”,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衡量是不是公有云。几年过去了,公有云的常识已经不用再普及了,预计到2018年,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864亿美元,中国市场更是保持了超过40%以上的增长率。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应用,都已经离不开公有云了。

公司主营业务:成都网站设计、做网站、移动网站开发等业务。帮助企业客户真正实现互联网宣传,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。创新互联是一支青春激扬、勤奋敬业、活力青春激扬、勤奋敬业、活力澎湃、和谐高效的团队。公司秉承以“开放、自由、严谨、自律”为核心的企业文化,感谢他们对我们的高要求,感谢他们从不同领域给我们带来的挑战,让我们激情的团队有机会用头脑与智慧不断的给客户带来惊喜。创新互联推出灌阳免费做网站回馈大家。

但是,公有云逐步走向成熟,并成为香饽饽后,各路大佬们一并涌了过来。粗略估计的话,目前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的平台和品牌,大大小小有上百家,公有云貌似进入了“火拼”的阶段,究竟选择哪种公有云,以及如何衡量公有云平台现有及未来的实力,作为用户的政府和企业客户,一下子没有了主心骨。所以,我们觉得有必要“横向测评”一下,拨乱反正,让正准备上云的客户心里有数。


总体来看,界定公有云的综合价值涉及到五大定律,分别是懂不懂数字化转型;有没有操作系统级技术能力;有没有经过市场规模化验证;有没有生态体系支持;是否受公众监管。这五个指标上的表现决定了一家公有云平台的价值和竞争力,但如果从满足客户需求和价值创造角度出发,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层阶梯式的考量维度:一是能否满足业务需要;二是总体拥有成本的高低;三是能不能引领业务创新。

基本需求PK:业务连续性和可靠性、稳定性

作为业务支持方的IT基础设施,是支撑企业业务发展的底层设施,所以说,保持业务的连续性,不因故障或稳定性问题,而导致业务中断或停摆,这是衡量公有云服务最基础的指标。

几年前,AWS、微软Azure也曾出现过短时瘫痪等事件,但近年来已经很少见了。因为公有云同样要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,在五大定律中,有没有经过市场规模化验证,有没有生态体系的支持,属于最基础的要求。

向来,互联网产品的技术架构讲究用户的承载力和伸缩性,有没有经过规模化验证,是评判公有云平台稳定性、可靠性、扩展性的重要指标。目前,公有云市场上排名前三的亚马逊AWS、微软Azure和阿里云三家,收入规模都不小,AWS最新一个季度财报收入为54.5亿美元,微软Azure最新季报收入为17.6亿美元,阿里云排在全球第三位,最新一个季度的收入为43.85亿元,连续11个季度保持了三位数以上的营收同比增长率。

根据IDC发布的《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报告》显示,阿里云占据了47.6%的份额,排在第二位的腾讯云份额仅为9.6%。通常来说,规模越大的厂商所覆盖的客户数量越多,支持的业务场景越丰富,早已经受过了规模化的验证。相比,排在后面体量小的云服务平台,在业务验证方面可能就不能打包票了,而就算在企业级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的华为云,由于进入时间较晚,规模化验证这关也要过。

另一个指标就是是否有丰富、完整的生态体系的支持,企业级服务与消费市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,特别强调生态的构建。因为对企业用户来说,软硬件的迁移和购买、持有成本非常高,生态体系不成熟,如果只是孤家寡人的话,仅靠企业一己之力,根本托不起一个生态,客户也会因为选择少,在各个环节上遇到麻烦。反过来讲,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越多,越能形成合力,生态的势能才足够大,最终形成强势的竞争壁垒。高通、英特尔、微软、思科、EMC等之所以霸占企业级市场多年,就是因为生态能形成更大的体量,成了短期内竞争对手无法越过的护城河。

换句话说,如果一个云服务平台缺乏庞大生态的支持,也就很难满足客户业务的需求。拿AWS来说,仅靠自身并不能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,所以一直在构建生态系统。AWS有专门的合作伙伴计划APN,目前在全球已经有超过1万家技术和咨询合作伙伴。

阿里云经过了9年的发展,自然也明白生态体系的重要性。数据显示,阿里云的合作伙伴数量已经超过8000家,涵盖了咨询公司、系统集成商、主流ISV。截止到目前,阿里云生态体系下的合作伙伴服务客户数超过10万家,伙伴业务年增长率超过了200%。2017年,阿里云合作伙伴在云市场上的订单数超过200万单。

无疑,生态体系是一个联合体,是由小舢板结成的大舰队。阿里云的生态体系壮大了,就会挤压其他生态的空间,于是就会出现马太效应,大生态大者恒大。而合作伙伴也不是傻子,哪里有生意,哪里更受客户认可,自然就流向哪里。这就带来了一个结果,规模小的、实力弱的会持续被弱化。所以说,对比之下,腾讯云的生态体系就小了很多,其他规模更小的云服务商就更谈不上生态了。

总体拥有成本对比:“拿来主义”云和“不合规”存隐形成本

企业级解决方案领域的购买决策方式与消费级完全不同,表面看起来只是买了一套硬件或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,只是一次性成本,但其实购买企业级产品和服务需要考虑到对已有硬件、软件投资的保护,要尽量做到兼容和可用,同时还要将后期所带来的成本考虑在其中。所以才有了“总体拥有成本即TCO”这个概念,大概意思是要拉长时间周期看,或考虑到未来的迁移、异构支持、运维、定制开发等总体成本,而不能贪一时便宜。

这两天,有关“拿来主义云”的讨论甚嚣尘上,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说了一句话,“拿来主义”盖不出高楼大厦,自主研发的云才能走得更远。言外之意是很多竞争对手都在走这条路。这句话刚刚冒出来,就在行业里捅了马蜂窝,得罪了一大票人,甚至不少人站出来质疑。但其实这句话并没有错。

自主研发是一步一个脚印,难度大,需要的周期长,而“拿来主义”抄的是近路,能快速推向市场。公有云市场就有着两大流派:一个是自主研发路线的,排在前三的亚马逊AWS、微软Azure和阿里云都属此类,另一类就是“拿来主义”派,就像安卓一样,云计算领域里也有OpenStack等开源平台。目前基于这一平台的厂商也不少,比如华为、腾讯、中国移动、中兴通讯等,前两者还是顶级的白金会员。贴标签的话,后者就是“拿来主义云”。

如果将自研云和开源OpenStack进行优劣对比,实际上还是一个总体拥有成本的事儿。“拿来主义云”控制权不在自己手里,被别人牵着鼻子走,但对客户来说,就比较难受了,可能会出现因更新停止或技术放弃,导致以往的设备和软件投资打了水漂儿。这样的事儿并不少见,后期可能会付出的隐形成本就要高很多了。

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,“拿来主义云”版本分支繁多,互相之间兼容性差,跨厂商、跨系统的能力弱,因为没有总体规划设计,组件的一致性差,后期扩张性直接受限。这些会直接导致“烟囱型IT”的孤岛效应,结果得不断打补丁,后期成本越垒越高,总体成本反而会高很多。

另一条容易忽视的定律是:云厂商是否接受公众监管,主要涵盖两个维度:一,是否有完善的合规认证,二,是否接受上市公司的监管,是否是一家公众公司。说白了,这两条都过关的话,才更值得信赖,否则就很容易付出意想不到的成本。

认证方面,几乎与实力、规模可以划等号,亚马逊AWS在世界范围内提供服务,所以合规认证最为广泛,但其中一部分在中国市场拿不到加分。阿里云是亚洲合规资质最全的云服务商,亚洲、欧洲等重要合规认证,以及国内的重要测评、安全审查,阿里云几乎都通过并获得认可。其中,ISO 22301、CSA STAR Gold、德国C5附加条款为全球首家通过,德国C5和ISO27001则是亚太首家,MTCS Level3和ISO 20000是中国首家。此外在中国,2016年阿里云电子政务云平台就作为首批通过了中央网信办云安全审查(增强级)还率先通过了公安部云等级保护的四级测评。

另外,把自己放在公共视野之下,也是非常重要。亚马逊和微软、阿里、腾讯、金山都是上市公司,不单财务数据受到各类审计,运营、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受到监管。特别是美国上市企业,美国证监会SEC的威力是各家企业都敬畏的。相比,未上市的云厂商就没有这一层“保险“了。

懂不懂数字化转型,决定了你能不能做好“智囊”

最后一点是面向未来商业世界的。实际上,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,选择云服务并不是终点,云只是一个工具,目的是要推动业务创新,给自身用户带来更流畅的体验,满足未来业务的需求。

公有云厂商如果仅仅满足客户现有业务的需求,这只是达标线,但政府、企业客户更需要的是未雨绸缪,甚至在推动业务创新和转型升级上,能够超越IT基础设施的层面,给出更长远的规划,或者解决未来业务可能会碰到的问题。所以说,更让客户信服的的公有云厂商,应该扮演的是智囊或军师的角色。

阿里巴巴本身是数字经济体的代言词,马云提出的“五新”战略已经在零售、制造等行业开花结果,在大部分人还只是“看着猪跑”的时候,他们已经把“养猪宝典”给对外输出了,并应用到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中。这跟没吃过猪肉和养过猪的人,是不能相提并论的。

相比,亚马逊AWS、微软Azure虽然实力不弱,但明显的短板是本地化能力差,对中国的国情、客户背景和业务前景不够了解,又缺乏面向未来业务数字化的洞察力,所以很难担当大任。所以这两年我们看到,亚马逊AWS、微软Azure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频频掣肘。

那么,华为云、IBM、惠普、浪潮等传统云服务的企业级厂商又如何呢?表面看,他们有实施和交付私有云解决方案的优势,这么多年扎根在很多行业里,也算行业专家了。只不过,碰到了数字化转型这个坎,就显得有些因循守旧了。

总体来看,选择公有云品牌,不仅仅着眼当下,更要谋划未来。在不同类别的云服务商中,究竟哪一家更合适?今天我们深入剖析的“五大定律“和三大梯度上的对比,希望能给企业上云带来更多启示。当然,任何云服务都有所长,也有所短,没有完美主义者,阿里云只不过相对更全面一些,是集大成者罢了。


标题名称:公有云的这五大定律看看谁能跑得更远?
分享URL:http://kswjz.com/article/ciici.html
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
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
解答本文疑问/技术咨询/运营咨询/技术建议/互联网交流